郑江课题组

郑江(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招专业:100701药物化学(博士)、100704药物分析学(博士)、100701药物化学(硕士)、100704药物分析学(硕士)、1055药学(药物化学方向)(硕士)、1055药学(药物分析学方向)(硕士)

办公电话:

E-mail:zhengneu@yahoo.com

个人情况介绍、概览

郑江教授1977年考入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现浙江大学药公司),分别获药学学士和药理学硕士。1986年赴美国犹他大学药公司药剂系做访问学者,1988年进入美国堪萨斯大学药公司药物化学系就读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去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毒理系进行毒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就职于美国东北大学药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医公司,分别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终身研究员。2012年郑江教授获辽宁省攀登学者被bv伟德国际1946引进,作为学科领军人才,组建由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和药物化学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

作为PI,郑江教授曾主持过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和美国抗癌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共三百多万美元的科研基金。郑江教授课题组擅长集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和药物设计为一体的研究,将这三个领域有机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近些年来课题组展开大规模中药有毒成分的代谢和致毒机理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大力支持,连续两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资助。

郑江教授长期从事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涵盖药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酶学、免疫化学、药物代谢学、毒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近120篇SCI论文,平均影响因子>4.5/篇。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多学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上,例如:Archive of Toxicology(毒理学)、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药物代谢学)、Journal of Hepatology(肝脏学)、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毒理化学)等。此外,郑江教授拥有6项美国专利。

郑江教授的学术地位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曾于2003年获美国抗癌学会颁发的美国抗癌学会研究学者奖。2010年应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之邀,连续三届担任该刊编委至今,并在2017年被评选为该期刊过去5年中最高产作者之一。该期刊由美国化学学会主办,是国际毒理化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郑江教授同时也担任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的期刊编委。此外,郑江教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邀请,连续多年参加基金委的二审工作,包括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的二审工作。

郑江教授长期在美国执教,一直工作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将继续从多方面严格培养研究生。其课题组近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郑江教授均受邀进行了大会报告,参赛的员工也屡次荣获奖励。其中包括第五届国际药物及化学异物代谢学会亚太地区年会(ISSX),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第一届药代动力学朝阳论坛,获得最高奖项杰出奖2名;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第二届药物代谢朝阳论坛会议,获得朝阳学子演讲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此外,课题组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及奖励,其中2014-2016年,6人获国家奖学金,且有2人连续两次获此奖励。2015-2016,4人获得bv伟德国际1946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郑江教授鼓励并支持课题组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出国做交叉学科的博士后工作,帮助员工开拓国际视野,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目前已有7位博士出国进行深造。

郑江教授课题组期待并欢迎有志青年的加入,欢迎大家关注课题组微信公众号:DMzhenglab-药物代谢那些事儿。

人才称号、社会兼职等

1. 2010年至今,应Chemical Research inToxicology之邀,连续三届担任该刊编委。

2. 2016年至今,担任Journal of Biochemicaland Molecular Toxicology的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及药物设计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含科研获奖等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题目: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肝脏毒性机理研究,执行时间:2015.12019.12;项目主持人;项目经费:320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题目:蝙蝠葛碱的代谢活化和肺毒性机理研究,执行时间:2014.012017.12;项目主持人;项目经费:110万元。

3. 美国NIH RO1科学基金,项目名称:Mechanistic studies ofpulmonary styrene toxicity,执行时间:2006.01-2011.12;项目主持人;项目经费:140万美金。

4. 美国抗癌学会科学基金,项目名称:Haloenol lactone synergists for cancer therapy,执行时间:2001.01-2005.12;项目主持人;项目经费:80万美金。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杰青B类,执行时间:2003.01-2005.12,项目主持人;项目经费:20万。

6. 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基于代谢活化的药物致毒深层机制探究及在减毒存效药物设计的应用,排名第二。

近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

1、Zifang Ding, Mingyu Zhang, Yanjia Zhao, Minglu Liu, Xinyue Wang, Weiwei Li, Zixia Hu, Ying Peng, Jiang Zheng Laboratory-simulated UV-Triggered Transformation of Ambroxol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Photoproduct Characteriz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to Model Aquatic Spec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已接收,IF:11.3 中科院一区)

2、Dong L, Hao X, Liu M, et al. (2025) Metabolic activ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ibudilast mediated by CYP3A4. Arch Toxicol 99(5):2023-2038 doi:10.1007/s00204-025-03995-4 (中科院一区,IF:6.9)

3、Guan C, Zhao G, Sun C, et al. (2023)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Pesticide Isoprocarb Mediated by CYP3A4 and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Its Cytotoxicity. J Agric Food Chem 71(5):2390-2398 doi:10.1021/acs.jafc.2c07206 (中科院一区,IF:6.2)

4、Hu Z, Zhao Y, Yang Y, et al. (2022) Development of a mechanism-based biomarker for Dioscorea bulbifera L. exposure an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Phytomedicine 102:154172 doi:10.1016/j.phymed.2022.154172 (中科院一区,IF:8.3)

5、Sun S, Wang Y, Shen Y, et al. (2025) Metabolic activ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carvedilol mediated by cytochrome P450s in vitro and in vivo. Arch Toxicol 99(7):2855-2875 doi:10.1007/s00204-025-04054-8 (中科院一区,IF:6.9)

6、Wang Y, Wang A, Zhao G, et al. (2023) Glutathione conjugation and protein modification resulting from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pesticide metalaxyl in vitro and in vivo. Pestic Biochem Physiol 196:105606 doi:10.1016/j.pestbp.2023.105606 (中科院一区,IF:4)

7、Yang Y, Li W, Zhao Y, et al. (2025) Histones H2B/H3 Selectively Modified by a cis-Enedial Metabolite Resulting from the Metabolic Action of Diosbulbin B: Potential Target Proteins for the Antitumor Agent Design. J Med Chem 68(13):13408-13420 doi:10.1021/acs.jmedchem.5c00053 (中科院一区,IF:6.8)

8、Zhao G, Hu Z, Zheng J, et al. (2024a) Enhancing Aromaticity of Alkenylbenzenes May Decrease Their Metabolic Activation and Reduce Their Potential Cytotoxicity: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Myristicin and Elemicin. J Med Chem 67(21):19200-19215 doi:10.1021/acs.jmedchem.4c01612 (中科院一区,IF:6.8)

9、Zhao G, Ma Y, Wang X, et al. (2023) Configurational Alteration Results in Change in Hepatotoxicity of Asarone. J Agric Food Chem 71(1):884-894 doi:10.1021/acs.jafc.2c07555 (中科院一区,IF:6.2)

10、Zhao Q, Hu Z, Wang A, et al. (2024b) Correlation of Vanillin-Induced Cytotoxicity with CYP3A-Mediated Metabolic Activation. J Agric Food Chem 72(36):20064-20076 doi:10.1021/acs.jafc.4c03060 (中科院一区,IF:6.2)

11、Zhou S, Li W, Tian M, et al. (2020)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Pirfenidone Mediated by Cytochrome P450s and Sulfotransferases. J Med Chem 63(15):8059-8068 doi:10.1021/acs.jmedchem.9b02073 (中科院一区,IF:6.8)




友情链接

伟德国际victor1946官方微信公众号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版权所有 © 伟德国际(bevictor)官方网站-源自英国始于1946